发布时间:2024-07-22 14:08:49 | 19教育网
![]()

公派出国留学人员的条件 :
(1)外语条件
各类出国留学人员都应掌握相应国家的语言文字,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外文阅读专业书刊,有一定的听、说、写能力,经过短期培训即能用外语进行有关学科的学术交流。出国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外语能力必须达到能听课的水平。
(2)业务条件
出国大学生应是高中毕业、成绩优秀的人员。出国研究生应是具有大学毕业及以上水平的成绩优秀的人员,并应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规定出国前参加实际工作的年限。
出国进修人员和访问学者应是教学、科研、生产的业务骨干,具有大学毕业及以上水平,并在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及工矿企业等部门中从事本专业工作五年以上(特殊优秀者或因工作需要者可适当缩短),或获得硕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两年以上,或从事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工作两年以上的人员。
出国进修人员和访问学者的年龄,应根据出国留学的不同种类确定,一般不得超过五十岁。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的短期(三至六个月)出国访问学者,年龄可以适当放宽。
(3)政治条件
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思想品德优良,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表现突出,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4)身体条件
各类公派出国留学人员的健康状况,必须符合出国留学的规定标准,经过省、市一级医院检查并得到健康合格证明书(证书有效期为一年)。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直属于教育部的非盈利性事业法人单位)负责国家公派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
国家基金委的宗旨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方针政策,负责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和外国公民来华留学的组织、资助、管理,以利于发展中国与各国教育、科技、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了解,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世界和平事业。
扩展资料:
申报基本条件:
1、博士研究生申请时年龄不超过35岁具有硕士学位,或申请时为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在读硕士生(含应届硕士毕业生)或博士一年级学生。
2、硕士研究生申请时年龄不超过30岁,具有学士学位或优秀本科毕业生,身体健康,表现良好。
3、 访问学者(含博士后研究)申请时年龄不超过50岁,应为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各级行政单位、科研单位的正式工作人员。
高级研究学者申请时年龄不超过55岁,除应符合访问学者的申请条件外,还需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骨干;
②“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或教育部当年确定支持的创新团队中的骨干或“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及其他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
③教育部批准的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 19教育网
④中央国家机关、地方行政管理部门、国有大中型企业高级行政管理人员。
其中教学科研人员应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国家机关、地方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应具有副司局级(包括副司局级)以上行政职务;国有大中型企业管理人员应具有相当于副司局级(包括副司局级)以上行政职务。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公派留学

19教育网(https://www.0919ed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视力残疾的农村孩子,能上什么大学呢?的相关内容。
1. 更少的上学机会
近年来,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情况一直在改善,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
  目前,中国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在特殊教育学校接受特殊教育;二是在附设特教班接受特殊教育;三是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数据显示,截至 2016 年,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已超过 90% ;截至 2017 年,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学校在校残疾学生超过 30 万人。
  
 
  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仍面临机会不平等的问题,即使这一差距在逐年缩小。
  
 
  相比于义务教育,学前、高中和高等特殊教育发展更是相对滞后。对残疾儿童少年来说,大学校园显得更加遥不可及。
  
 
  在中国,残疾学生进入高校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单独招考,由高等特殊教育院校单独招收;二是和普通学生一样,参加普通高考。
  
 
  目前,教育部批准同意 22 所高校面向残障考生采取单独考试、单列计划、单独录取,鼓励高校开设特殊教育专业。 2012 年至 2018 年,全国共有 6.22 万残疾考生进入普通高等院校学习。
  
 
  可是,即使被高校录取的残疾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加,但在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中不过是沧海一粟。
  
 
  数据显示,2017 年,被高校录取的残疾人人数仅占全部录取人数的 0.14% 。可根据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中国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 6.39% 。
  
 
2. 农村女童的困境
需引起重视的是,在残疾儿童内部,受教育的机会也存在差距。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显示,全国残疾儿童少年中没有解决好义务教育问题的,81% 为农业户口,近 80% 生活在中西部地区。
  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截至 2018 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 83137 万人,乡村常住人口 56401 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 59.6% ,仍有超过 40% 人口分布在乡村地区。但根据教育部相关统计, 2018 年,我国特殊教育在校学生中,城镇学生数占 76.2% ,农村学生数占 23.8% 。
  
 
  农村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显然低于城镇残疾儿童。
  
 
  此外,残疾女童受教育机会也远低于残疾男童。
  
 
  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国残疾人口中,男性有 4277 万人,占到 51.55% ;女性有 4019 万人,占比为 48.45% 。但根据教育部相关统计,2018 年,特殊教育在校学生数中,男性为 42.4 万人,占比达 63.6% ;女性为 24.2 人,占比为 36.4% 。
  
 
  另外,残疾人受教育程度的省际差异也十分明显。
  
 
  据全国残疾人人口基础库相关数据,截至 2017 年末,已办理证件的残疾人中,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接受过高中及中专、大学专科及以上教育的残疾人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而西藏、江苏等地的残疾人文盲所占比例相对较高。
  
 
  这与各地特殊教育经费投入的差距有很大关系,更深层次的原因依旧是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我们也应该看到,多年来我国发布了多项法规和制度保障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
  
 
  2008 年《残疾人保障法》修订,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在举办残疾人教育机构和资助残疾学生等方面的主体责任。2017 年《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明确了残疾人教育应当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推进融合教育,优先采取普通教育方式。
  
 
据了解,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 95% 以上;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保障能力全面增强;特殊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特殊教育教师队伍数量充足,特殊教育国家课程教材体系基本建成的目标。
以上就是19教育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19教育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19教育网:www.0919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