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5-20 22:31:56 | 19教育网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与数量庞大的人才群体是分不开的,毕竟国家的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而教育则是国家的百年大计,为国家培养各种人才,教育强则国家强,从一定意义来说教育也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力量所在。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系日趋完善和深入,上千上万的中高等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高等院校长期持续的扩招也让国人的集体教育水平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另一方面,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是,我国每年出国留学的人数居高不下,而且在总体层面上呈上升趋势,这并非一个好现象,除了长久以来形成的崇洋因素外,国内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不达预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以国内最顶尖的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为例,这两所学校的实力在国际上并不算顶级,充其量只能算是全球范围内的准顶级大学,与欧美很多大学相比的确是略有不如。
今天就来看一份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的“2021年世界大学排名榜”,该榜单以学习环境、声誉调查、师生比例、博士学位比例等13项指标对全球范围内的高等院校进行综合评估,是全球最均衡且综合的世界大学排行榜。
具体来看,牛津大学排名第一, 斯坦福大学 排名第二, 哈佛大学 排名第三,加州理工学院排名第四; 麻省理工学院 、剑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依次排名第五至第十。
世界十强大学,被英国、美国两个国家包揽,其中美国更是占据了八席,而英国的牛津大学则排名榜首,显示出了强大的教育实力,而这两个国家也均是国人的热门留学目的地。
帝国理工学院 排名第11,清华大学排名第20;
爱丁堡大学 排名第30,麦吉尔大学排名第40;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排名第50, 首尔大学 排名第60;
复旦大学 排名第70,俄亥俄州立大学排名第80;
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排名第90, 上海交通大学 排名第100;
伦敦玛丽王后大学排名第110,乔治城大学排名第120;
格廷根大学排名第130,印第安纳大学、曼海姆大学等并列第140;
杜伦大学 、日内大学并列排名第149, 利兹大学 排名第160;
安特卫普大学排名第170,阿伯丁大学、纽卡斯尔大学、巴黎萨克雷大学并列第178;
埃因霍芬理工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丹麦技术大学、延世大学(首尔校区)并列第187,卡尔加里大学、东英吉利大学、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并列第200。
综合来看,世界200强大学中,有59个来自美国,美国强大的教育实力的确是遥遥领先于世界;英国有29个大学上榜,德国有21个大学上榜,中国有13个大学上榜,澳大利亚有12个大学上榜,荷兰有11个大学上榜,加拿大有8个大学上榜,瑞士、韩国各有7个大学上榜,法国有5个大学上榜, 比利时 有4个大学上榜,意大利、西班牙各有3个大学上榜,日本有2个大学上榜,其他国家则上榜大学数量较少。
对此,你如何看待? 19教育网
安徽省2万名能上的大学如下:
四川外国语大学、天津理工大学、青海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东北电力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汕头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济南大学、锦州医科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国计量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赣南师范大学、上海商学院、苏州科技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燕山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中国医科大学。
填报志愿实际上也是考生与院校之间的一种“双向选择”:一方面考生通过填报志愿,表达自己的愿望即向往何种院校、喜欢什么专业等;另一方面,各普通高校又以考生填报的志愿为其录取的基本依据,从众多的报考者中择优选拔合格的新生。
基本依据,从众多的报考者中择优选拔合格的新生。合理填报志愿对于考生来说意义十分重大。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在充分考虑国家需要及个人兴趣爱好的基础上,既提高录取的命中率,又为今后走向社会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考生、家长及学校应重视填报志愿这一环节。
录取的原则:
“平行志愿”的核心原则是“分数优先”,是相对于过去传统的“志愿优先”录取原则而言的,在市高招办层面操作。在过去的传统录取方式中,高校居于录取的中心地位,将所有报考该院校的上线考生按批次及志愿顺序依次录取。
是以考生为中心,按高考总分排名顺序,依次检索上线考生填报的各个志愿,直至被对应高校录取后方转为检索录取下一名考生,所以平行志愿表面看是高校录取原则的改变,实际背后体现了对考生利益的尊重。
首都医科大学排名:65名。
首都医科大学(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首医大,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共建院校,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脑重大疾病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依托高校、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京港大学联盟、北京卓越医学人才培养高校联盟创始成员。
学校建于1960年,原名北京第二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首都医学院;1986年,确定为北京市重点院校;1994年,更名为首都医科大学;2001年2月12日,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北京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北京职工医学院并入学校。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6月,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员工和医务人员39356人(校本部1578人,附属医院37778人),其中有院士6人;正高职称2951人,副高职称4780人;教授904人,副教授1299人。
博士生导师1024人,硕士生导师1252人。有7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团队,11个市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6个北京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团队。
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9名市级教学名师、3名青年教学名师、3名“高创计划”教学名师、6名北京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名师。
校徽:
校徽为中心华表圆形。中心为华表图案和学校建校时间“1956”,用华表作为校徽中心图案,一方面表明学校地处首都北京;另一方面因华表形似代表医学职业精神的红十字“+”,寓意首医人承担着“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使命与责任。外圈为中英文校名“首都医科大学”和“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校训:扶伤济世、敬德修业。
“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济世”出自医学典故“悬壶济世”。
“敬德”、“修业”出自《中庸》“君子尊德行而道问学”;《周易》“君子进德修业”。
扶伤济世是医务工作者的天职,敬德修业是实现扶伤济世的基础。
以“扶伤济世,敬德修业”为校训,体现了学校在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中的要求,追求“德、业”境界,履行“济世”义务;体现了首医大办学的理念。
以上就是安徽省2万名能上什么大学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19教育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19教育网:www.0919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