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什么是强基计划招生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强基计划招生
强基计划招生也叫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是教育部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强基计划目标定位: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
化学、生物及历史、
哲学、
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有哪些专业
北京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明确招收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力学类、生物科学类、历史学类、考古学、哲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古文字学方向)、基础医学等10个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北大强基计划以“为国选才育才”为宗旨,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
19教育网
各省(区、市)符合202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条件,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均可报名。考生参加202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今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与2022年相同,分三组招生,包含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力学类、生物科学类、历史学类、考古学、哲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古文字学方向)、基础医学等10个专业。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
该校将为强基计划入选学生制定基础兼顾个性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制订特殊政策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跨阶段选修和跨学校选修。
通过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充分运用翻转课堂、自主研讨课、小班课、研究性教学、实践教学等新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加强师生互动,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
同时,安排院士、讲席教授、杰青等顶尖学者担任导师、班主任,为学生授课,实施“1+X”导师制,为每名学生配备一名专业导师和多名跨学科导师,在课程学习、科学研究、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等方面提供引领。

2022年强基计划政策
19教育网(https://www.0919ed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2022年强基计划政策的相关内容。
2022年的强基计划政策调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参与强基计划的试点高校有所增加,新加入了
湖南大学、
东北大学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使得总数达到了39所,涵盖了所有原“985计划”高校。
其次,招生专业的范围也在扩大。最初,强基计划主要关注基础学科如数理化生及文史哲等领域,而今年,一些顶尖的专业也加入了招生计划,如
北京理工大学的
智能无人系统技术专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
西北工业大学的航空航天类专业,以及东北大学的唯一专业
自动化等。这些新增专业紧密围绕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和需求。
同时,部分高校在招生政策上进行了微调,显示出趋于严格的趋势。例如,
南京大学、
复旦大学和
上海交通大学将测试时间提前至高考成绩公布之前,学生需在高考结束后不久参加学校测试,并根据高考分数和学校测试结果综合录取。
中国人民大学也在高考成绩公布前增加了考生确认和签订承诺书的步骤,限制了学生根据高考分数调整选择的机会。
此外,一些高校设定了学校测试的合格线,未达标者将被淘汰。例如,尽管体育测试不计入成绩,但有的高校规定,若体能测试未通过,学生将无法参加后续的笔试和面试。
今年,强基计划将迎来首批强基班学生的考核分流和本硕衔接的关键时期。学生们将面临第一个考核期,动态的进出机制将发挥作用,部分学生可能因不适合强基计划的培养而被分流,也有学生可能因个人意愿选择主动分流。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将无法转专业。但这并不意味着缺乏退出机制,各高校在制定培养方案的同时,也建立了动态进出机制以确保培养质量。
最后,强基计划反映出我国目前的人才需求方向。从政策中可以看出,与信息学密切相关的编程领域被视为一条优质赛道,并且目前选择该领域的学生数量并不多。
以上就是19教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19教育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19教育网:
www.0919edu.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