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6-19 23:56:32 | 19教育网
清朝作为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高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制,紫禁城作为皇室的居住地,端庄大气,富丽堂皇,为了保护紫禁城内皇亲贵胄的安全,仿照前朝的制度,建立了一支由御前大臣管理的御前侍卫。
因为保护的是皇亲国戚,御前侍卫的选拔非常严格,通常都是挑选武功比较好的,家底清白的人,经过武举选拔后,进入宫中成为蓝翎即正六品官职,而且升迁要求极其宽泛,最高能成为正三品官职,所以御前侍卫也是十分光彩的工作。
前几年,安徽省太和县的一座学校要修建教学楼,挖掘机司机在挖地基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些陶瓷碎片,于是下车细细的查看一番,发现下方有砖室墓,于是学校的领导将这件事上报给了文物部门。考古人员到达现场之后,初步判定有三座墓葬,其中一座因为长时间被水浸泡,受损已经非常严重,另两座保存的比较完好,考古学家经过勘验发现其中两座是夫妻合葬,一个是单葬,所以初步判定为家族性葬墓,时间大约是在清朝中后期。
经过考古学家细致的挖掘清理,一共发现了200多件文物,其中含有瓷器,铜镜,银两,玉器等,这些对进一步研究清朝历史有重要作用,而后考古学家惊奇的在一座夫妻合葬的墓中发现了一件能代表身份的清朝官员所用的顶戴,而我们熟知的是花翎顶戴是清朝官员的服装标志,然而这个顶戴上并没有花翎,这让考古学家觉得很奇怪。
当地村民有人提出说村中曾有一位武举人,他曾经在皇上身边做过侍卫,相传说退休回到故乡时好像葬在了这里,这给考古学家提供了思路,发现的确如村民所说,御前侍卫的顶戴上没有花翎可以和其他官员区分开来。而后的挖掘过程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玉扳指和弓箭等物件,这证明这里的确葬着一位武举人,生前是正五品的官职。
县城中的消息传的飞快,就在考古学家还在挖掘的过程中,突然有人匆忙前来说这葬墓是他们的祖先,为了让祖先能够安眠,希望考古学家能够停止对葬墓的挖掘,考古学家自然是不会轻易相信,这些人拿出家谱证明身份,考古学家经过多方考察,确认他们的确为这位武举人的后人。但是学校的教学楼已经开始动工,若是现在停止会有大量的人力物力上的损失,所以古墓必须要挖掘,但考古学家保证在将文物悉数挖掘出来之后,将为这位武举人建立衣冠冢,用以让后人祭拜。
中国古代的文物如今至少已经出土了2000万件,这些文物是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艺术结晶,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众多的画家文学家,他们的作品能够延留至今,甚至让人啧啧称奇,赞叹不已,这些都和考古学家的夜以继日的工作是紧密相关的。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法学、英语、考古学、生物科学、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闻学 19教育网
安徽省重点建设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哲学、外国哲学、政治经济学、金融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经济法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英语语言文学、新闻学、历史文献学(含古文字学)、专门史、基础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物理、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企业管理
扩展资料:
学校现有四个校区和一个大学科技园,校园面积达3200余亩,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8.18亿元,馆藏纸质图书350余万册。现有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教学人员1600余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900余人;
入选国家及省级人才项目30余名,享受国务院和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39名,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选120名。在校生规模约28000余人:其中研究生7000余人,全日制本、专科生21800余人。